最近引起所有鯊迷關注的焦點,要算是在東京車展登場的新型STI,但其實這話題的延燒得追溯到四月紐約車展,因為斯巴魯于當時發表的大改款翼豹竟然變為掀背車型。
程度這么大的改變究竟是好是壞,試駕過后筆者認為新鯊確實有全方位的進步,所欠缺的只是印象轉換的適應性,也許等WRC Car出來跑個幾場后,就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認同其外型。
代號GH系的新翼豹,一推出就讓人感到震驚,因為它從以前的運動型三廂轎車轉型為兩廂掀背轎車(北美另有四門款新車并行販賣),變身掀背車的理由除了是增加WRC Car的競爭力外,當然還包括此車型風行于歐洲地區且是全球趨勢。
新翼豹剛發表時有許多人認為它失去了原有的武車形象,外型變得太過溫文儒雅,甚至長相還有馬三的影子,不過自七月分于日本開賣后,其得到的回響還不錯,特別是實用性與操控性都有極高評價。
新翼豹車身顛覆了以往的強硬感覺
新翼豹的外型線條相當流線,WRX上的引擎蓋進氣口、分流器、大口徑排氣管也展露出性能感,而熏黑投射鷹眼大燈與透明LED尾燈的組合,亦畫龍點睛地表現新世代車種個性。
第一眼見到實車,個人覺得其外型有遠超過想象的運動感。以WRX為例,由低伸前下巴、側裙、尾翼、后保桿分流器、大口徑排氣管、大型引擎蓋進氣口等部品的組合,就帶來相當的運動氣息,配上熏黑投射式鷹眼大燈與透明LED尾燈后,也展現出新世代車種的個性。
新翼豹的車頭大燈
另外,新翼豹的新環狀鋼骨構造車身,此次特別采用大量高張力鋼板來提升強度,且較以往Wagon車型減輕約20公斤的重量,如此亦為操控性奠定良好基礎。
新翼豹尾燈
在車身尺寸上,新翼豹的車長較前代縮短50mm,但軸距延長95mm同時全寬、全高分別增加45與10mm,這使得室內長、寬各提升140和95mm,尤其是前后座距離達到927mm,因此讓過去被詬病的后排膝部空間有不小改善。再者,其后車門的開口已經過加大,最大開啟角并延展至75度,相對乘客上下車也更容易。
新翼豹代表性的引擎蓋進氣口
在此之中,新翼豹對于前后擋設計也非常重視視野范圍,而拜后懸吊改為雙A臂之賜,其內龜相形縮小許多讓行李廂更平整且寬度大增(1352mm),6/4分離的椅背前倒后亦能騰出不小的載物空間,這些都是實用化的表現。
新造型的前座跑車椅改善了支撐性,但包覆性則不若以往緊密,其后座拜軸距增加95mm之賜,膝部空間因此提升許多。
最近引起所有鯊迷關注的焦點,要算是在東京車展登場的新型STI,但其實這話題的延燒得追溯到四月紐約車展,因為斯巴魯于當時發表的大改款翼豹竟然變為掀背車型。
程度這么大的改變究竟是好是壞,試駕過后筆者認為新鯊確實有全方位的進步,所欠缺的只是印象轉換的適應性,也許等WRC Car出來跑個幾場后,就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認同其外型。
代號GH系的新翼豹,一推出就讓人感到震驚,因為它從以前的運動型三廂轎車轉型為兩廂掀背轎車(北美另有四門款新車并行販賣),變身掀背車的理由除了是增加WRC Car的競爭力外,當然還包括此車型風行于歐洲地區且是全球趨勢。
新翼豹剛發表時有許多人認為它失去了原有的武車形象,外型變得太過溫文儒雅,甚至長相還有馬三的影子,不過自七月分于日本開賣后,其得到的回響還不錯,特別是實用性與操控性都有極高評價。
新翼豹車身顛覆了以往的強硬感覺
新翼豹的外型線條相當流線,WRX上的引擎蓋進氣口、分流器、大口徑排氣管也展露出性能感,而熏黑投射鷹眼大燈與透明LED尾燈的組合,亦畫龍點睛地表現新世代車種個性。
第一眼見到實車,個人覺得其外型有遠超過想象的運動感。以WRX為例,由低伸前下巴、側裙、尾翼、后保桿分流器、大口徑排氣管、大型引擎蓋進氣口等部品的組合,就帶來相當的運動氣息,配上熏黑投射式鷹眼大燈與透明LED尾燈后,也展現出新世代車種的個性。
新翼豹的車頭大燈
另外,新翼豹的新環狀鋼骨構造車身,此次特別采用大量高張力鋼板來提升強度,且較以往Wagon車型減輕約20公斤的重量,如此亦為操控性奠定良好基礎。
新翼豹尾燈
在車身尺寸上,新翼豹的車長較前代縮短50mm,但軸距延長95mm同時全寬、全高分別增加45與10mm,這使得室內長、寬各提升140和95mm,尤其是前后座距離達到927mm,因此讓過去被詬病的后排膝部空間有不小改善。再者,其后車門的開口已經過加大,最大開啟角并延展至75度,相對乘客上下車也更容易。
新翼豹代表性的引擎蓋進氣口
在此之中,新翼豹對于前后擋設計也非常重視視野范圍,而拜后懸吊改為雙A臂之賜,其內龜相形縮小許多讓行李廂更平整且寬度大增(1352mm),6/4分離的椅背前倒后亦能騰出不小的載物空間,這些都是實用化的表現。
新造型的前座跑車椅改善了支撐性,但包覆性則不若以往緊密,其后座拜軸距增加95mm之賜,膝部空間因此提升許多。
在內裝的架構上,屬于海灣造型的T形前控臺對于營造立體感有不小幫助,搭配銀色飾板則進一步帶出運動感,較可惜的是,三幅方向盤仍缺乏前后調整功能而不利設定駕駛姿勢。
值得一提的是,新翼豹的三環儀表板在WRX上為高反差冷光設計,開紅火時還會像前代STI般自動跑一遍,其跑車座椅并屬新造型,包覆性雖不似以往那般緊密,但支撐性大有改善,長時間乘坐不會腰酸讓人感到滿意。
弧形前控臺搭配銀色飾板讓立體感大增,WRX的高反差冷光三環儀表在紅火時也會自動轉一圈。
其次,新車在座艙中設有多個杯架與置物格,這使筆者感覺鯊魚愈來愈人性化而能符合大眾需求
新翼豹內飾很簡單,功力全部體現在了駕駛性能上
SI底盤 雙A臂后懸大改造
掀背車在操控上的有利點,自然是因少了截后廂減少慣性而能增加靈活度。不過,新翼豹可不只是改型那么簡單,其SI底盤將過去四輪麥花臣懸吊改為后雙A臂架構,藉此加強車尾的循跡性,同時麥花臣前懸作用幾何經過最適化修改與強化剛性,轉向反應因此有進一步的提升。
由于后懸吊改為雙A臂之故,其行李廂也更寬且平整,對于置物的自由度有不小幫助。
除此之外,對荷重分配有極大幫助的水平對臥引擎結合對稱式AWD,在新翼豹身上尚將引擎前端與中差部位各降低22、10mm,不但讓重心更低而利于操控,因動力源置放傾角減少之故,中傳軸也能更直線化減少運轉噪音。
由于SI底盤的優異表現,WRX的標準配胎還縮小尺碼為205/50/17,上一代的前四后雙活塞煞車亦簡化成前單向雙活塞、后單活塞配置,由此可見原廠確實對新車信心滿滿。
由于底盤進化的影響,WRX配胎也縮小規格為205/50/17,煞車并簡化為前雙后單活塞卡鉗。
在電子輔助方面,WRX在原有的ABS、EBD之外,此次更追加VDC動態循跡控制系統,且順道加入上坡起步防后滑1秒的機能,所以在駕控上已毫無弱點可言。
這里要提出說明的是,日規的WRX車型在新翼豹上已更名為S-GT,只有STI還保留WRX稱號,但歐規不變仍為WRX;而S-GT和WRX的差別只在于引擎,以及前者有四速手自排的選項,國內將在年底導入的歐規WRX仍只有單一五速手排。
EJ25引擎的明顯改變是中冷器加大與進氣歧管采塑料制,其余的主要修改則是使用4-1等長芭蕉與二次空氣導入系統。
新型歐規WRX配用的引擎,乃是延續’06年GDA-F搭載的EJ25。此擁有進氣AVCS可變氣門正時、ETC電子節氣門、嵌入式鑄鋼曲軸墊片等設計的大排氣量心臟,本次的變更點大致是進氣歧管采用塑料制品、加大中冷器、加裝二次空氣導入系統(提高燃燒效率)、芭蕉頭改為四合一等長型式,出力雖仍維持230hp/32.6kgm,但峰值馬力、扭力轉速已從原本的5600、3600rpm提前至5200、2800rpm,這意味著新車會更順暢、好開。
至于日規S-GT使用的EJ20動力源,不但引擎室外貌和歐規WRX一樣,改良點也與EJ25相似,不過它還具備雙渦卷渦輪與DualAVCS,加上壓縮比是較高的9.4:1,因此最大馬力有250hp/6000rpm的表現,最大扭力并達34.0kgm/2400rpm。
在變速箱的架構方面,歐規WRX與日規S-GT手排屬同一型式,且連各文件齒比、終傳皆相同;而S-GT的四速手自排亦承襲前代,附帶經濟、運動模式與D文件踩煞車一定時間切空檔功能。
四速手自排的S-GT開起來比WRX要帶勁,新車的底盤也確實有優異操控性,同時還能兼顧舒適性。
這具從GC時代沿用至今的五速手排,本次亦有小幅修改以強化換檔操作感,如1~3檔采雙環同步齒、倒檔追加同步器、離合器釋放機構改為油壓、1/2檔加入球形齒、3/4檔滑叉齒溝變更等。
實際的感受是離合器踏板變輕、入檔手感較順,尤其是慢速時能2檔退1檔(約15km/h以內)更使人驚喜不已。較意外的是歐規WRX0~100km/h、最高速竟然自GDA-FWagon的6.1秒、230km/h下滑為6.5秒、209km/h,加速上推測是新車1~3檔齒比變疏所造成,而極速是受轉速降低與末檔超比較多影響,但這是原廠為舒適、油耗所做的調整,且掀背車的戰場為山路操控。
WRX與S-GT配置的五速手排完全相同,換檔機構也有小幅強化,而S-GT專用的四速手自排則附加經濟、運動模式與D文件煞車切空檔功能。
好家伙 線性、靈巧、穩定
這個行業做了十幾年還是頭一次來新加坡試車,原因是斯巴魯亞洲區總代理MotorImage意美集團的總部在此。這個未來要效法蒙地卡羅建賭場、舉辦F1街道賽的國家,由于法律嚴格且地小人稠,要在一般道路試駕根本不可能,于是MotorImage特別向政府協調,借得了原為警察訓練基地的KeatHongCamp,此處地形為小山丘的柏油路型態,雖不滿意但也可接受了。
這次試車共有MotorImage七個銷售國家的媒體參與,因此試駕車輛相當多有1.5R、2.0S-GT、2.5WRX等三種,我們當然是鎖定國內販賣的歐規WRX,并順道小試一下日規S-GT做個比較。
由于新翼豹轉型掀背后的訴求是在于操控性,因此第一天的行程全是以錐筒安排,有踩死煞車變換車道閃避的麋鹿測試、大角度繞錐、小角度連續繞錐三個項目,在此它確實有敏捷的各部反應,展現了鋼炮應有的水平。
新型歐規WRX操駕起來的感覺是輕快,雖然車重只比前代Wagon輕30公斤,但轉向是完全的快、準、穩,車尾可隨時跟上車頭腳步而有靈活的動態演出。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懸吊并不似以往那般硬調帶來不錯的舒適性,可是抓地力卻更勝一籌,且過彎時重心偏移抑制得很好,甚至煞車反應都有所進步,SI底盤果然是下過苦功的設計。
新車的序號銘板已由前懸掛塔移至B柱下方,WRX與S-GT并追加了VDC循跡控制系統。
第二天自由試駕仍在KeatHongCamp的封閉場地舉行,雖受時間與路況限制無法盡情開飆,但SI底盤在彎道上的表現一樣讓人激賞,這段路我們則把重點放在動力上。
歐規WRX搭載的EJ25引擎原本就以低轉速大扭力見長,加速感有如大排氣量NA車,在新車上則更是線性幾乎感受不到渦輪增壓的存在,盡管起步略為溫馴些,原本的水平對臥聲浪也因等長頭段消失,可是中段加速算是相當凌厲,好開的程度獲得在場人士極高的評價。
不過,若以快感論英雄的話,日規S-GT開起來還是較爽,即便試駕車輛為手自排設定,但250hp/34.0kgm的出力畢竟較大,加速性當然又是另一個Level,所以在新加坡S-GT要比WRX貴了3,000坡幣(約合臺幣6.7萬元)。
綜觀新翼豹的各方表現,我們認為它是日系掀背車中首屈一指的佳作,因此STI也更加令人期待,目前SOT并不排除STI的導入,只要它能通過環保、油耗法規,尤其新引擎已特別針對此點調校,相信未來應有很大的機會可在國內見到。
不過,WRX的預估售價就達到130萬元,故其身價肯定突破160萬元而直逼其它歐系炮王,以STI的SpecialTuned身分而言,這個價位仍一定會吸引性能迷再創當年風光
WRX的加速有如NA車一般,水平對臥聲浪也因等長芭蕉消失,整體有不錯的線性感。
試駕感言 少一檔遺憾、多一檔加分!
目前能玩的中價位日系性能車只有翼豹WRX,雖然它不再是霸氣的四門造型,但轉型掀背帶來的運動性更是迷人。我唯一要挑剔的是其沒有六速手排,以一部現代鋼炮而言實屬遺憾,但斯巴魯認為高性能代表的STI才需六檔,同時這次還以暴龜區隔身分,只是WRX、S-GT不也是高輸出車款嗎?
如果把六檔當成標配品而非頂級專用看待的話,相信會讓上述兩部車賣得更好,畢竟其它的歐系掀背對手早已全面六檔化,用五檔對抗那些強敵又何必呢?
更多斯巴魯評測:
試駕全新斯巴魯翼豹WRX
在內裝的架構上,屬于海灣造型的T形前控臺對于營造立體感有不小幫助,搭配銀色飾板則進一步帶出運動感,較可惜的是,三幅方向盤仍缺乏前后調整功能而不利設定駕駛姿勢。
值得一提的是,新翼豹的三環儀表板在WRX上為高反差冷光設計,開紅火時還會像前代STI般自動跑一遍,其跑車座椅并屬新造型,包覆性雖不似以往那般緊密,但支撐性大有改善,長時間乘坐不會腰酸讓人感到滿意。
弧形前控臺搭配銀色飾板讓立體感大增,WRX的高反差冷光三環儀表在紅火時也會自動轉一圈。
其次,新車在座艙中設有多個杯架與置物格,這使筆者感覺鯊魚愈來愈人性化而能符合大眾需求
新翼豹內飾很簡單,功力全部體現在了駕駛性能上
SI底盤 雙A臂后懸大改造
掀背車在操控上的有利點,自然是因少了截后廂減少慣性而能增加靈活度。不過,新翼豹可不只是改型那么簡單,其SI底盤將過去四輪麥花臣懸吊改為后雙A臂架構,藉此加強車尾的循跡性,同時麥花臣前懸作用幾何經過最適化修改與強化剛性,轉向反應因此有進一步的提升。
由于后懸吊改為雙A臂之故,其行李廂也更寬且平整,對于置物的自由度有不小幫助。
除此之外,對荷重分配有極大幫助的水平對臥引擎結合對稱式AWD,在新翼豹身上尚將引擎前端與中差部位各降低22、10mm,不但讓重心更低而利于操控,因動力源置放傾角減少之故,中傳軸也能更直線化減少運轉噪音。
由于SI底盤的優異表現,WRX的標準配胎還縮小尺碼為205/50/17,上一代的前四后雙活塞煞車亦簡化成前單向雙活塞、后單活塞配置,由此可見原廠確實對新車信心滿滿。
由于底盤進化的影響,WRX配胎也縮小規格為205/50/17,煞車并簡化為前雙后單活塞卡鉗。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