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Mazda 2在日本國內名叫Demio,是一款注重空間和實用性的兩廂小車。這種設計思想延續自泡沫經濟破滅后的馬自達開發理念,以穩重、平實來確保市場。但是隨著馬自達的經營狀況在歸屬福特之后逐步上升,樹立“Zoom-Zoom”的全新品牌形象后更是一路凱歌,新一代的馬自達車型便改以年輕、活躍的家族路線示人。
上一代的Mazda 2是個“土包子”
新一代Mazda 2搖身一變成了小精靈
Mazda 2是馬自達公司貫徹“Zoom-Zoom”理念的最新產品,放棄了上代方方正正的實用派風格,改用張揚的線條,年輕無拘束是Mazda2想表達的思想。車身尺寸縮小、整車設計輕量化,為的是提高新Mazda 2的操控表現。廠方表示,新Mazda 2整部車都是從零開始全新開發的。
上海車展上亮相的Mazda 2
廣州車展上全球首度亮相的三廂Mazda 2
全新Mazda 2在2007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全球首展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即亮相于上海車展,并高調宣布將要國產的消息,掀起了一番期待。年底的廣州車展上,更展出了全球首發的Mazda 2三廂版,同樣排入了國產計劃,但要比兩廂版晚半年左右。廠方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可見一斑。
國產馬自達2是在長安福特馬自達全新建設的南京工廠生產的第一個車型。除了馬自達2的兩廂、三廂車型外,福特旗下的嘉年華(Fiesta)后繼車型也將在那里與馬2同平臺生產。至此,馬自達已經先后在長春的一汽馬自達、重慶以及南京的長安福特馬自達三個工廠實現國產(還未算“曾經”的海南馬自達)。
銷售方面,馬自達2將在成立的“長安馬自達”銷售網絡發售,同時由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的馬自達3也會加入這個網絡。要搞清上述生產、銷售關系對消費者而言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還是看產品如何吧!
上一代Mazda 2在日本國內名叫Demio,是一款注重空間和實用性的兩廂小車。這種設計思想延續自泡沫經濟破滅后的馬自達開發理念,以穩重、平實來確保市場。但是隨著馬自達的經營狀況在歸屬福特之后逐步上升,樹立“Zoom-Zoom”的全新品牌形象后更是一路凱歌,新一代的馬自達車型便改以年輕、活躍的家族路線示人。
上一代的Mazda 2是個“土包子”
新一代Mazda 2搖身一變成了小精靈
Mazda 2是馬自達公司貫徹“Zoom-Zoom”理念的最新產品,放棄了上代方方正正的實用派風格,改用張揚的線條,年輕無拘束是Mazda2想表達的思想。車身尺寸縮小、整車設計輕量化,為的是提高新Mazda 2的操控表現。廠方表示,新Mazda 2整部車都是從零開始全新開發的。
上海車展上亮相的Mazda 2
廣州車展上全球首度亮相的三廂Mazda 2
全新Mazda 2在2007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全球首展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即亮相于上海車展,并高調宣布將要國產的消息,掀起了一番期待。年底的廣州車展上,更展出了全球首發的Mazda 2三廂版,同樣排入了國產計劃,但要比兩廂版晚半年左右。廠方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可見一斑。
國產馬自達2是在長安福特馬自達全新建設的南京工廠生產的第一個車型。除了馬自達2的兩廂、三廂車型外,福特旗下的嘉年華(Fiesta)后繼車型也將在那里與馬2同平臺生產。至此,馬自達已經先后在長春的一汽馬自達、重慶以及南京的長安福特馬自達三個工廠實現國產(還未算“曾經”的海南馬自達)。
銷售方面,馬自達2將在成立的“長安馬自達”銷售網絡發售,同時由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的馬自達3也會加入這個網絡。要搞清上述生產、銷售關系對消費者而言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還是看產品如何吧!
兩廂小車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基本上除北美之外,在歐洲、日本以及亞太,兩廂小車都是備受關注、銷量巨大的細分級別。對于這個市場,各個車廠有不同的理念去應對,歐洲車廠普遍注重操控,日本車廠則大多重視功能性。至于“時尚感”,則是彼此在近年都開始加入的元素。
兩廂小車在全球基本上都是被用作個人用車。在中國市場前一階段,它們多被購作家庭車,要應付一家老少出行的任務。隨著市場的發展成熟,以及更多同價位三廂車的推出,我們可以預見像飛度、馬2、雨燕這類兩廂小車,將會回歸到個人化的用途。
說了一大堆,就是要說清楚馬2的設計訴求。它是個人化的小車,個人化也就意味著可以更加個性化。在“Zoom-Zoom”理念的大旗之下,馬自達品牌的各個車型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都已經走向了個性化的道路,而馬2作為一個定位最“個人化”的車型,毫無疑問就可以在個性方面走得更加徹底。
馬2的外形尺寸為:長3905mm、寬1695mm、高1480mm,比飛度小一點,緊湊的體形更加符合“個人化”的需求。不過其2490mm的軸距是同級最大的,超過同級中較大的飛度和Polo,展現了設計的功力。馬2的外形如何時尚、如何個性化,大家可以自己體會,我們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豐富的曲面變化是馬2車身造型的一大特色。整個車頭就富有立體感,引擎蓋到前輪拱之間是非常巧妙的三維曲面過渡,打破了一般轎車的平板模式。前大燈與車頭輪廓巧妙地融合,成為車頭平滑曲面的一個組成部分。
尾燈呈“丹鳳眼”形狀,位于腰線的末端,位置很高,遠看很醒目。燈殼很花心思,有一些模仿LED效果的圓形小孔,但細看之下其內部只是普通燈泡,我們不怪馬2如此“取巧”,因為這不但能節約成本,也可為車主節省更換或維修的費用。
馬2有一條顯著上揚的腰線,配合隆起的前輪拱,營造出活躍跳脫的整車姿態。前門車窗的下邊緣離地點很低,便于駕駛者觀察車子兩旁的路況,而向后逐步上揚的車窗下緣則保障了側面碰撞的安全性,是風格與功能結合的典范設計。
15寸合金輪圈與尾門上緣的尾翼都是1.3頂配版才有的裝備,它們顯著提升了外觀的檔次,據說稍后推出的1.5車型還將有原車的裙邊擾流。
前后霧燈都是全系列的標配,值得一贊。
和外形設計一樣,車廂設計也力求做到年輕活躍。圓形的主題,立體的造型,就像玩具一樣令人開心。內飾用料談不上高級,儀表臺、門壁板都是硬質塑料,但觀感整潔,接縫細密,細節也有一些喜人之處,例如轉向燈、雨刮控制桿中間鑲有細小的金屬環。門板比較薄是受尺寸的局限,但關門聲還算扎實,感覺舒服放心。
車廂設計年輕大膽,但人體工程很成熟完善,傳統的A柱(沒有三角窗)配合前門低窗沿設計,視野很好,可以看到車側很近的景物。坐在駕駛座上,所有控制按鈕都觸手可及,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有些“玩具化”的內飾會令人覺得很幼稚,但馬2的車廂沒有這種感覺。
進入車廂,視覺很自然會被獨特的中控臺吸引。球形的中控臺設計極具特色,確實會令年輕人一見傾心。細看之下,它是不是有點像米老鼠的臉蛋——注意一下圖中的音響顯示屏,還在跟你Say“Hello”呢。
半吊式的擋桿座,減輕了兩個座椅之間的擁擠感,使得小小的車廂也能給人MPV一樣的空間感。圖中的頂配版,音響為單碟CD、6喇叭,帶MP3和外接i-Pod功能,音色干凈通透,在6喇叭的圍繞下,后座的音質也比大部分同類小車要好,印象中只是不及鈴木SX4的8喇叭音響。自動空調采用旋鈕操作,也是同級車中的豪華配置了。
真皮包裹的三輻式方向盤,造型很像同門的MX-5跑車,握感也非常跑車化,是馬2駕駛樂趣的一個重要來源。半吊在中控臺下方的擋桿,握感舒服,位置就手,即使換上手動擋桿相信也會很容易操作。
儀表的做工很精致,轉速和車速是圓形指針,油量、里程和擋位采用電子顯示,簡單清晰,唯缺少計算油耗的行車電腦。
儀表臺、門壁板都是黑色主調,但座椅和頂棚采用淺灰色織物,營造比較寬敞的視覺氛圍。淺色的布質座椅容易臟,各式個性化座套的生產商一定會打它主意。
前排座椅采用輕微桶型設計,側圍包裹性還算不錯,大型頭枕承托到位。駕駛座可以通過搖柄調節高低,方向盤為上下兩向調節,坐姿不難適應。前座唯一遺憾是缺少天窗。
后座空間比預期充裕,175cm的成年人坐進去,沒有出現頂膝或頂頭的情況。后座的靠背比較低,乘坐時必須把頭枕拉起到最高才能提供適當的支撐,這樣換來的是較佳的駕駛者后窗視野。后座地臺的凸槽不大,配合平坦的座椅,坐3個人也不會太“難看”。整體而言,馬2的后座空間還算合理,但座椅舒適性一般。
坐在后座不一會兒,我們就發現了馬2的兩個缺失:首先是后座沒有杯架,前排延伸過來的儲物格并不能放穩飲料,后門板上也沒有儲物格,換言之坐在后座最好就不要喝東西了;第二點更奇怪:后窗上緣天花板并沒有設置拉手,這是我們首次遇見沒有后座車頂拉手的轎車。雖然日常乘坐中馬2的后座感覺比較安定,不容易甩來甩去,但倘若遇著駕駛者“發彪”,后座乘客就“無從下手”了。我們目前還想不明白馬自達此舉究竟是“不小心”,還是“別有用心”。
對于馬2面對的年輕消費群體來說,他們也許與關心車內儲物格的多少,多過后座空間的大小。在馬2的駕駛座周圍,我們確實發現了不少儲物格,大多是靠儀表臺本身的造型“順便”塑造出來的,車門拉手處、方向盤左側、右側以及中控臺擋桿前都有,不過它們都非常小,每一處都只能放進幾枚硬幣或糖果。搜索一番之后,我們確定比較常用的錢包、手機和眼鏡盒都很難找到容身之所,只能寄望于手套箱。相比之下,前門壁板的儲物槽可以放雜志和飲料,總算有些實用價值。
采用半吊式的擋桿,好處是在前排中槽騰出了更多空間。本來可以好好利用一下的,但馬自達的設計師卻很“大方”,除了前面設置了一個圓形杯架外,后面是一大個敞開的托盤。雖然擺放較大件的東西(例如女士的手挽包包)很順手,但由于完全敞開,稍為貴重一點的東西在離車時都不可以留在這里。
車廂內最有心思的儲物裝置是手套箱。它的開口被設計成里外兩重,在關閉狀態下,靠外的開口還是外露的。廠方解釋這個設計可以用來放雜志,但我們懷疑放了太大的雜志可能會影響安全氣囊的彈出;倒是可以在不開啟手套箱的情形下,直接將一些小雜物“投”進手套箱,就像把雜物塞進垃圾桶里一樣。
別看馬2車身小巧,它的尾廂可要比我們預期的大不少。尾廂地臺較低、面積也比較大,目測應該能橫著放下大號的拉桿箱。尾廂門外沒有拉手,只有一個輕觸式電鈕,本來挺高級,但卻不是跟中控鎖聯動,而是要在完全熄火、斷電的情況下才能開啟尾門,實際使用中感到很麻煩。
靠背折疊功能是兩廂小車必不可少的,馬2的座椅設計很簡單,靠背4/6分割直接放倒,不用抽座墊或拆頭枕?上Х诺购蟮嘏_不是全平的,搬運大件物品略有不便。
國產馬2有兩款發動機,先投產的是1.3L,動力更強的1.5L稍后駕到。1.3L發動機為全鋁、16氣門、雙凸輪軸,配有單缸獨立順序點火系統、S-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SCV渦流控制閥系統等比較先進的設計。采用“反置式”安裝也是廠方的一個宣傳點,所謂“反置”是指進氣口在前方、排氣管在后方,更有利于布置的緊湊性,不過這種布置方式其實已經有不少車型在采用了。
由于還有1.5L發動機,這款1.3L的馬2自然給人“入門級”的感覺,令人猜想其動力一般。我們可不敢小覷這種1.3L自動擋的小車,尤其是注重效率的日本車廠出品。
開這臺馬2 1.3L自動擋上路,動力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完善,很順滑,比起同價位的自主車型,在完善性方面確實高出不只一籌。鬧市區內以中低速行車,油門既敏捷又容易控制,這就是1.3L自動排擋小車的最大好處。
在市區開了一輪,感覺它的性能在日常完全夠用,只是當你想在快速干道上以較短時間追上車流時,就要狠心一點踩油門去kickdown(讓變速箱降擋)。這臺發動機性格活躍,頻繁地向油門施壓時,轉速會很積極地上升,小小的轉速表中指針會很爽快地爬上到5、6千轉,隨之而來是嗓子有些大、但還是比較暢順的發動機聲音。作為年輕人,你可以把每次加速時的發動機聲當作一種“咆哮”,盡管實際上算不上是很有動感的聲音。
4擋自動變速箱對這個級別來說是合理的裝備,升擋很暢順,但kickdown降擋有些頓挫,主要是齒比落差較大所致。用上S檔可以令變速箱延遲換擋時間,松油也不會升上4擋,開快車時會更加暢順。
完善、夠用,對駕駛者的加速意圖很積極努力地配合,就是這臺馬2 1.3AT的性格。我們覺得它在日常駕駛中已經十分討好了,不見得非要期待1.5L版本。
馬2的前懸為麥弗遜柱式獨立懸架,后懸為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制動形式為前碟后鼓,規格上和幾乎所有歐、日同級小車相同,差異就在于調校的功力。
底盤設定偏向硬朗是預期中的事,在一般道路上會有較清晰的震動傳遞,嚴格較真的話,乘坐感算不上很好。不過最令人欣喜的是,馬2的底盤在行車中有一種厚實感,特別是碾過坑洞、井蓋時,懸掛有一份韌性,像大一個級別的車,在它之前的同級車中能給人這種感覺的只有Polo。Polo的濾震舒適度還更好一些,但快速過彎時的扎實感和極限表現就不如馬2。
關于1.3L發動機夠力不夠的問題,我們決定以一個更客觀的方法去證實。方法很簡單:看看它最快能跑到多少就是了。將馬2拉上高速,正常車速范圍內的加速表現還不錯,令人印象深刻的依然是發動機轉速很積極地向上沖,變速箱常常會從巡航的4擋kickdown到3擋來配合加速,因此我們清楚記得3擋6千轉是130km/h左右。接近150km/h時,加速力開始放緩,但仍有一股“綿力”持續上到170km/h(車速表讀數)。這樣的1.3L自動擋小車,應該沒有人會嫌不夠力吧!
高速行駛也是檢驗底盤功力的好方法。150km/h行進中的底盤和方向穩定性都不錯,不會令人心里沒底。只有在高速遇到路面起伏時,車身的彈跳動作略感輕浮,提醒你它是一輛凈重不到1噸的小車。以高速行駛性能來說,馬2已經交足了功課;唯獨是高速時的路噪和風噪都很大,120km/h已經籠罩車廂,幾乎是同級車中最大的,看來這匹小馬也得到了其大哥馬6、馬3路噪大的“真傳”。
其實我們認為,對這個級別的小車而言,操控比動力來得更重要。所謂操控,也不盡是說極限,而是在日常城市內駕駛時,做每一個與駕駛相關的動作——包括轉彎、加速、剎車時的感覺。
馬2的電動助力轉向在日常駕駛時非常輕巧,女性一定喜歡,男士則可能會嫌它缺少些實在感。方向盤轉動時的指向性準確敏銳,但電動助力回中力偏弱的特性仍在。速度起來之后,它能提供比較安穩的直線穩定性,快速彎中的精準比例感也能給你足夠自信。如果要從高標準挑剔,那么它在直線行駛的細微角度調整方面,還是不及液壓助力轉向來得精確。制動踏板的初段稍弱,但中后段制動力涌現顯著,不難適應。
過彎時,硬朗的懸掛能很好地控制著車身姿態,側傾在同類小車中屬于比較輕微的。結合先前說到的懸掛韌性,過彎時馬2的車輪對路面比較帖服,給人安穩的感覺。嘗試激烈一點入彎,輪胎的抓地性能也很出色,即使前輪發出一些響聲,車頭軌跡仍保持得很好,不會輕易大幅度推頭,過彎極限在同級中屬于比較高的。需要一提的是,這是配用185/55R15輪胎的頂配版的表現,另外兩個版本采用175/60R14輪胎,過彎極限理論上有所下降,但要試過車才知道。
總體來說,馬2在慢開時很靈巧,快開時很扎實,讓人舒服而有信心,這是令人喜歡的操控性格。
相關鏈接:
完美演譯 全新MAZDA6試駕
緊湊型車精品Mazda2出擊 國際車市頻獲大獎
兩廂小車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基本上除北美之外,在歐洲、日本以及亞太,兩廂小車都是備受關注、銷量巨大的細分級別。對于這個市場,各個車廠有不同的理念去應對,歐洲車廠普遍注重操控,日本車廠則大多重視功能性。至于“時尚感”,則是彼此在近年都開始加入的元素。
兩廂小車在全球基本上都是被用作個人用車。在中國市場前一階段,它們多被購作家庭車,要應付一家老少出行的任務。隨著市場的發展成熟,以及更多同價位三廂車的推出,我們可以預見像飛度、馬2、雨燕這類兩廂小車,將會回歸到個人化的用途。
說了一大堆,就是要說清楚馬2的設計訴求。它是個人化的小車,個人化也就意味著可以更加個性化。在“Zoom-Zoom”理念的大旗之下,馬自達品牌的各個車型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都已經走向了個性化的道路,而馬2作為一個定位最“個人化”的車型,毫無疑問就可以在個性方面走得更加徹底。
馬2的外形尺寸為:長3905mm、寬1695mm、高1480mm,比飛度小一點,緊湊的體形更加符合“個人化”的需求。不過其2490mm的軸距是同級最大的,超過同級中較大的飛度和Polo,展現了設計的功力。馬2的外形如何時尚、如何個性化,大家可以自己體會,我們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豐富的曲面變化是馬2車身造型的一大特色。整個車頭就富有立體感,引擎蓋到前輪拱之間是非常巧妙的三維曲面過渡,打破了一般轎車的平板模式。前大燈與車頭輪廓巧妙地融合,成為車頭平滑曲面的一個組成部分。
尾燈呈“丹鳳眼”形狀,位于腰線的末端,位置很高,遠看很醒目。燈殼很花心思,有一些模仿LED效果的圓形小孔,但細看之下其內部只是普通燈泡,我們不怪馬2如此“取巧”,因為這不但能節約成本,也可為車主節省更換或維修的費用。
馬2有一條顯著上揚的腰線,配合隆起的前輪拱,營造出活躍跳脫的整車姿態。前門車窗的下邊緣離地點很低,便于駕駛者觀察車子兩旁的路況,而向后逐步上揚的車窗下緣則保障了側面碰撞的安全性,是風格與功能結合的典范設計。
15寸合金輪圈與尾門上緣的尾翼都是1.3頂配版才有的裝備,它們顯著提升了外觀的檔次,據說稍后推出的1.5車型還將有原車的裙邊擾流。
前后霧燈都是全系列的標配,值得一贊。
和外形設計一樣,車廂設計也力求做到年輕活躍。圓形的主題,立體的造型,就像玩具一樣令人開心。內飾用料談不上高級,儀表臺、門壁板都是硬質塑料,但觀感整潔,接縫細密,細節也有一些喜人之處,例如轉向燈、雨刮控制桿中間鑲有細小的金屬環。門板比較薄是受尺寸的局限,但關門聲還算扎實,感覺舒服放心。
車廂設計年輕大膽,但人體工程很成熟完善,傳統的A柱(沒有三角窗)配合前門低窗沿設計,視野很好,可以看到車側很近的景物。坐在駕駛座上,所有控制按鈕都觸手可及,沒有任何心理壓力。有些“玩具化”的內飾會令人覺得很幼稚,但馬2的車廂沒有這種感覺。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