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明天,正月的日歷也就撕盡了,
馬上迎來新的二月,
“二月二龍?zhí)ь^,一年都有精神頭”,
但,如果你以為那天只是去理發(fā)店剪頭發(fā),
你就大錯特錯了。
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小編,
和你聊點不一樣的。
“二月二”又叫春龍節(jié),是一個和龍有關(guān)的節(jié)日。傳說中,掌管降雨的龍王十分任性,因不忍看百姓遭受干旱之苦,便私自降雨,結(jié)果被玉帝壓在大山下。玉帝立下規(guī)矩“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金豆如何開花?二月二的這天,沒想到金豆真的開花了,原來人們想出爆玉米花的方法,讓龍王重新回到了凌霄寶殿。
這一天,就連人們餐桌上的菜名都變得極為講究,面條是“龍須面”,餃子是“龍牙”……菜名以“龍“命名,一方面既為“龍”的節(jié)日添彩,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們身體健康,騰飛萬里的愿望。
如今,盡管“龍”被我們放進了節(jié)日習(xí)俗中,過去它卻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皇帝無不以“真龍?zhí)熳印弊跃,龍是中華吉祥文化中代表*高祥瑞的神物。
傳說中龍是能走、能飛、能游泳、能呼風(fēng)降雨的神異動物。在“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中,我們探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路上“龍”的形象無處不在,柱子,藻井,屋脊……“龍”不僅起到裝飾的作用,給人威嚴(yán)之感,也傳達(dá)著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的美好愿望。
赫圖阿拉古城罕王井
《故宮100》里,有這樣一段話:“龍作為華夏鄉(xiāng)民的圖騰,起初不過是采自荒山的一塊毛石,粗獷而簡陋。在歷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斷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漢唐給它大度,在魏晉有了仙風(fēng)道骨,在遼金則如草原野馬,恣肆奔騰。明清時期,龍的形象更加精雕細(xì)琢……”
“角似鹿,頭似駝,嘴似驢,眼似龜,耳似牛,鱗似魚,須似蝦,腹似蛇,足似鷹”,龍的形象借鑒了其他動物。結(jié)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fā)展的同時也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征,并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
龍的大兒子囚牛,平生愛好音樂,常常蹲在琴頭,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在貴重的胡琴頭部裝飾著它的形象,被稱其為“龍頭胡琴”。
囚牛
二龍子睚眥好斗喜殺,刀環(huán)、刀柄、龍吞口的龍紋,便是睚眥的像。或許正因為它性格剛烈,樣子沒有生氣也看起來像是在生氣,所以后來人們就用“睚眥”來表示瞪眼怒視的樣子,也有了“睚眥必報”、“睚眥之怨”的成語。
睚眥
三龍子嘲風(fēng)喜歡蹲在險要的位置上,向遠(yuǎn)處張望,常被安置在殿角,使整個建筑的造型既規(guī)格嚴(yán)整又富于變化,不僅象征美觀和威嚴(yán),還具有威懾妖魔,消除災(zāi)禍的含義。
嘲風(fēng)
龍的第四個兒子蒲牢是形似盤曲的龍,傳說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鯨魚。當(dāng)鯨魚一發(fā)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因為“性好鳴”的特點,于是只要鑄造大鐘時,就把蒲牢制為鐘紐。
蒲牢
排行第五的龍子狻猊[Suān ní],形狀像獅子,被收作文殊菩薩的坐騎。喜歡靜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山和香爐上的腳部多用狻猊裝飾,另外它還是石獅子的原型。
狻猊
第六個兒子霸下,又叫赑屃[bì xì],形狀像一只烏龜,有一排牙齒,喜歡負(fù)重,力大無窮,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而上面正是老八——
老八負(fù)屃[xì],形象最像父親,重文采,因為喜歡碑碣上的碑文,甘愿化作龍紋圖案,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xué)珍品,裝飾碑座,和底座的霸下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霸下和負(fù)屃
第七位龍子狴犴[bì àn],又名憲章,形狀像虎,它重義氣,能明辨是非,仗義執(zhí)言,因此古人將它裝飾在門上,讓它對來者環(huán)視察看。
狴犴
九子螭[chī]吻,又叫鴟尾。相傳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后變化而來。它喜歡吞火,所以它被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zāi)滅火的功效。
螭吻
民間傳說中的龍子遠(yuǎn)遠(yuǎn)不止這九個,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以九表示極多,九是貴數(shù),又是虛數(shù),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了九個兒子。
雖然“龍”不是中國所特有的,但是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很多事物都與龍有關(guān)系的民族是少之又少!褒垺蔽幕缫讶谌胛覀兊难}之中,一句“龍的傳人”,會讓每一個中國人心生自豪,一句“龍的子孫”,會讓所有的中國人倍感親切。
“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探尋和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華夏大地處處是美景,也處處是文化,我們用眼去領(lǐng)略,用心去品讀。
對該品牌感興趣?直接向該商家詢問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