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眼中的成功,
也許是有錢有房有車;
孩子眼中的成功,
也許是考上哈佛牛津北大清華;
但他追求的成功,
卻是教導一群農民工子女成材。
復旦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yè)的張軼超,
登上“一席”的舞臺,
和你分享他“不同凡想”的夢想。
相遇改變命運
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研究生部,作為一戶上海家庭中的獨子,張軼超本可以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過上富足的生活。然而,十幾年前的一次相遇,改變了他的命運,也就此改變一群孩子、幾十個家庭的命運。
2001年,張軼超偶然來到楊浦江灣鎮(zhèn)一處外來務工者聚居地,附近的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簡陋得連粉筆頭都是隔壁公立學校撿的。他不禁好奇,這里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的。
之后的幾年,張軼超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志愿者的工作中,成立了上海久牽志愿者服務社,為務工者的孩子免費提供合唱、英語、舞蹈、美術、電腦、各種器樂培訓等課程。
想法改變現(xiàn)狀
“你有沒有想過讓他們出國去?”一次與朋友的談話,更是給了張軼超許多思考。他找到了一所外國學校,只要孩子優(yōu)秀,可以給他們提供免費的全額獎學金。
農民工子女出國讀高中?看似天方夜譚的一件事,卻在2010年的4月1日,成為了現(xiàn)實。一個連父母都不看好能成功的女孩子,成為了久牽**個成功申請到國外全額獎學金出國去讀高中的孩子。而至今已經有7個孩子得到這樣的機會。
但在張軼超看來,這不應該是一個奇跡,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孩子身上!皢栴}的關鍵在于我們給這些孩子們到底提供了一種什么樣的教育土壤,我們讓他們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我們讓他們的心中擁有什么樣的信心!
夢想改變未來
對于同時在一所貴族學校里教書賺取基本生活費的張軼超來說,他接觸了大量的隨遷子女、農二代,也看過許多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的孩子。
長期生活在同一環(huán)境中,身邊都是與自己相似情況的孩子,讓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獨特性。而讓農二代前往國外讀書,讓校園更為多元化,才有可能發(fā)生交流,觀點的沖撞,意見的沖突,才能對教育有意義,讓孩子們產生更多的思考。
張軼超說道:“因為教育就是希望讓不同的個體去認識到各自的不同,讓個體變得更加寬容,變得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上去理解自身、理解人類!
當說到讓農民工子女出國讀書,大部人都會笑著搖搖頭,說怎么可能。但有一個人,憑著自己“不同凡想”的夢想與堅持,實現(xiàn)了這樣的“奇跡”,他就是張軼超。
一席,一個快速成長中的演講平臺,演講主題覆蓋人文、藝術、科技等廣泛領域,分享不同的人生見解和經歷。一席所堅持的“科技人文白日夢”,與別克的時代進取精神不謀而合,共同發(fā)現(xiàn)、探索、激發(fā)對未來的想象和期許。
對該品牌感興趣?直接向該商家詢問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