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都不會做 Robotaxi ,現階段做 Robotaxi 的企業都得完蛋。Robotaxi 是結果而不是商業目標,中國市場打車體驗已經很好,自動駕駛并不會讓這個體驗更好!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華為前車BU首席架構師蘇箐的話,這么快就得到了印證。
10月底,由大眾和福特共同參股支持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公司Argo AI,突然官宣倒閉。Robotaxi業務落地不順,大筆資金投入“血本無歸”,福特和大眾兩大靠山也停止繼續注資,沒有“造血”能力的Argo AI,就這樣一步步成為了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的犧牲品。
而Argo AI的突然關停,不正是近期自動駕駛行業的縮影?
2016年,Argo AI成立,僅僅一年后便被福特汽車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隨后又引入了大眾的投資,兩大車企的加持下,大有一番作為的模樣。與此同時,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亦是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Waymo從谷歌之中獨立出來,成為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Cruise被通用收購,進入新的成長階段;國內百度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各種Robotaxi公司,亦如雨后春筍一般,相繼涌現。
而今,數年過去了,雖然自動駕駛技術早已有了不小的提升,但“商業化落地難”的大坑,依舊難以逾越。也正是因為這一根本性問題的存在,Argo AI 率先倒在了寒冬來襲之時。
難點究竟在哪里?是法規不夠健全,是技術不夠成熟,還是是消費者們的不信任?
如果自動駕駛只是一種商業游戲,亦或者是車企們吆喝博關注的“噱頭”,那么現在必須面臨的問題就是:疫情、邊緣政治、俄烏沖突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誘導下,自動駕駛泡沫已經到了即將破碎的邊緣。
這一角度出發,本就是“吞金獸”的Robotaxi公司,在資本退潮的現在,如何不會舉步維艱?
01 陷政治迷局,圖森岌岌可危
其實,全球大環境的影響下,沒有一個行業可以幸免于難。自動駕駛行業也是一樣,只不過身為局中人,與其他企業所遭遇的資金、盈利困局不同,號稱自動駕駛第一股的圖森未來,正面臨著世界第一強國的“政治迷局”。
10月31日,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發布公告稱,已將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侯曉迪解雇,原因是一項來自FBI、SEC,以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調查。在相關信息的披露中,圖森未來表示:該“調查”令董事會認定,有必要更換首席執行官。
此消息一出,圖森未來就出現了大跌。截至當日收盤,圖森未來報收-45.64%,近乎蒸發一半的市值。然而更加令人感到稀奇的是,侯曉迪竟然聲稱自己是無故“被”離職。
據了解,此時圖森未來所面臨的聯邦調查,與一家名為Hydron(圖靈智卡)的自動駕駛氫動力卡車初創公司有關。有知情人士透露,圖森未來或為Hydron不當提供資金及轉讓技術,侯曉迪在該事件中首當其沖,所以被解雇。
Hydron由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陳默在今年6月創立,定位于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可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氫燃料重卡制造商和加氫基礎設施提供商。其首個制造工廠將位于北美地區,目標市場包括北美、歐洲和中東等地區。
顯而易見,憑借陳默與圖森未來、侯曉迪之間的關系,懷疑兩者之間存在共享技術、違反證券法,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但一個不容置喙的現實是,自圖森未來上市前后,所謂的監管調查就從未停止過。
此前,路透社就曾報道過,美國政府要求圖森未來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并專注于美國市場,而圖森未來則擬以10億美元出售中國業務。而美國的政治導向,遠不至于此。
2015年,陳默與侯曉迪等多名好友,共同創立了圖森未來。2021年4月,圖森未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無人駕駛企業。然而這家創始人以中國人為主,又掌握著敏感路況數據的自動駕駛公司,一直都難以擺脫美國政府監管及調查的命運。
早在去年3月,也就是圖森未來的上市前夕,CFIUS就對圖森未來展開了持續的調查。截至今年的2月,圖森未來與美國政府達成一項國家安全協議(NSA)之后,CFIUS才結束了此項調查。
只不過,現在看來,被調查的后遺癥依舊存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除了股價下跌之外,圖森未來的中國高管相繼離職。
今年3月,陳默辭去了執行董事長一職,侯曉迪則臨危受命,接任了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還不足一年的時間,侯曉迪也步了陳默后塵,難逃“被”辭退的命運。
正如侯曉迪在公開信中寫到的那樣——“讓政治阻礙我們共同追求的夢想,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又能怎樣,深陷美國“政治迷局”的圖森未來,恐怕比那些資金困局的自動駕駛公司,更難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且現在來看,圖森未來內部能夠拿主意的,只剩下白種人了。
02 遭資本拋棄,Mobileye只是開始
如果說政治因素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影響還只是個例,那么“半價”倉促上市的Mobileye,體現的則是資本市場對于自動駕駛價值的重估。
重新上市的Mobileye,承載的可不僅僅是英特爾的殷切希望,還代表著諸多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的前景。只不過,從現在資本市場對于Mobileye的反應來看,自動駕駛寒冬的寒氣,并沒有放過這個角落。
Mobileye作為曾經自動駕駛芯片領域的王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自Mobileye第一顆EyeQ芯片出貨以來,已有800多款車型、超過1.25億輛汽車搭載了Mobileye的技術。如果拋開其封閉的“黑盒”商業模式不提,如此成就,也足夠稱得上非比尋常。
而且根據Mobileye的上市文件,EyeQ芯片出貨量也在逐年增加,去年全年賣出2810萬顆,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賣掉了1590萬顆。但哪怕有一定的業績,又有芯片巨頭英特爾站臺,資本市場依舊沒有買賬。
去年年底,英特爾將Mobileye的估值預期放在500億美元的水平;但在Mobileye首次申請IPO時,市場波動下估值大幅跳水,Mobileye將期望值又下拉到300億美元。而如今,Mobileye上市,最終估值固定在了167億美元,盡管其上市首日大漲,市值至少縮水了一半。
英特爾恐怕自己也想不明白,明明是一手好牌,現在卻打出了如此的“爛”局面。更不要說Mobileye能否與英偉達爭鋒,現在就連國內的地平線,都成為了其必須著重提防的對手。
雖然也能看到Mobileye在努力改變,比如不久前發布的面向EyeQ系統集成芯片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EyeQ Kit。
根據介紹,EyeQ Kit將充分利用EyeQ 6 High和EyeQ Ultra處理器,既可以讓車企利用Mobileye已被驗證的核心技術,也能在EyeQ平臺上部署差異化的代碼和人機接口工具。簡而言之,“黑盒大帝”Mobileye,終于走在了開放的道路上。
但現在的問題是,作為開放的“后來者”,Mobileye與英偉達、地平線,甚至國內更加接地氣的黑芝麻、芯馳科技等公司相比,是否真的值得資本去青睞呢?顯而易見,根據Mobileye的股票表現,資本并沒有堅定地選擇Mobileye。
那么再把同樣的問題,套用在其它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的頭上,誰又能保證一定就擁有好的商業模型與盈利模式呢?
資本永遠逐利,推崇什么品牌投資,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往往就是一文不值。Mobileye的斷崖式上市,切實地印證了這一點。而伴隨著疫情、邊緣政治、全球性通貨膨脹等更重負面因素的影響,自動駕駛這種短期內“無利可圖”的投資,必將會被資本所收緊。
這不,就在本文成稿之際,凜冽的寒風已經吹到了國內。據知情人士透露,小馬智行已經開始了新一輪裁員。雖然現在裁撤的只是基架,還沒涉及到算法核心,但是“棄車保帥”,顯然已經成為了如今業內的潛規則。
也許正如文章開始,蘇箐那句話中所提到的,Robotaxi的商業模式,本身就很難企及。只不過現在的情況是,疫情三年疊加各種負面因素,資本對于自動駕駛的耐心已經磨掉了許多,包括其相關的各種應用場景。
而今,寒冬降臨,便意味著新一輪淘汰賽的開始。沒有人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燒錢又能燒多久呢?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如此情境下,堆滿泡沫的自動駕駛行業,終將駛向何方?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