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交通體系的進化歷程中,共享電動車以靈活便捷、低碳環保的特性,完美填補了市民出行“最后3公里”的空白。但就在行業朝著有序的發展之際,某團如資本巨鱷般野蠻闖入,憑借低價巨虧的惡性競爭手段,擾亂行業價格體系。其復刻社區團購、外賣補貼大戰中“燒錢搶占市場,壟斷收割用戶”的策略,先借助巨額資本補貼沖垮行業定價秩序,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再憑借壟斷地位重構行業規則,謀取超額利潤。在此呼吁監管部門盡快介入,防止整個行業因無序競爭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守護市場的公平正義與行業的健康發展 。
據筆者了解,某團補貼策略為”15天無限次騎行卡0.99元”的定價,直接擊穿行業認知底線。一輛共享電動車以日均6.4元的硬性運維成本計算,15天服務成本高達96元,而平臺僅收取0.99元,相當于每售出一張卡即倒貼95元,這種補貼強度是社區團購大戰巔峰期的7倍,更是將惡性競爭的"流血換霸權"包裝成傳統商業倫理中的"薄利多銷"。中小企業陷入“跟進即虧損,不跟則用戶流失”的兩難境地。
低價競爭,多重危害凸顯
資本巨頭的三無戰術即“無底線補貼、無差別投放、無序數據擴張” 正在沖擊社會治理根基。對政府而言,這種行為會擾亂市場價格體系,增加政府物價調控的難度。同時,中小共享電動車企業的倒閉,會帶來失業問題,加重政府的就業保障負擔。對老百姓來說,雖然短期內能享受低價騎行服務,但從長遠看,某團壟斷市場后,服務質量必然下降。損壞車輛得不到及時維修、停車定位不準確等問題將愈發嚴重,且騎行價格會大幅上漲,老百姓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出行成本。從社會層面來看,阻礙了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大量資源被浪費在惡性價格競爭中,原本可用于研發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的資金被消耗,不利于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阻礙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共享電動車行業正站在公平競爭與資本壟斷的歷史岔路口。面對資本巨頭的無序擴張,政府急需建立總量控制與價格聯動監管體系,既要防止市場過度集中,也要守護技術創新火種——中小企業在智能調度算法、社區化運維模式等領域的突破,正是行業持續進化的生命力所在。若放任“燒錢-壟斷-收割”的資本劇本重演,不僅將摧毀來之不易的綠色出行生態,更會扼殺中國制造業在微出行領域的創新基因。唯有以穿透式監管遏制資本野蠻生長,用制度創新保護優質企業的生存空間,才能讓共享經濟真正回歸服務市民、賦能城市的初心。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