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汽車經銷商迎來倒閉潮的說法不絕于耳。客觀來說,扣在經銷商頭上的這頂倒閉潮的帽子也許略有些大,但生存艱難的確已經是不爭事實。對于在廠商面前弱勢、在消費者面前又沒有太多優勢的經銷商來說,除了自救,別無他法。
客戶流失
失去消費者,經銷商將失去一切。遺憾的是,眼下的經銷商,被需求感大大減弱。
據2015年中國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在授權經銷店的平均消費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在豪華車細分市場,平均消費從4288元下降至3480元;在主流車細分市場,平均消費從1710元下降至1558元。
這樣的數據標志著,在豪華車和主流車細分市場中,消費者在授權經銷店的平均消費跌至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保修期內,有意愿再回該經銷商進行保養維修的比例在70%;在超過保修期之后,還是回經銷商進行保養維修的比例為41%。”J.D.Power汽車客戶服務高級總監姜忠軍告記者,在售后服務領域,新車用戶在保修期之后回店意愿顯著降低,4S店流失客戶群體可能性大增。
而便利性、價格以及等待時間過長等服務體驗,成為經銷商客戶流失的主要原因。
“路邊店、眾多具有互聯網思維的O2O公司、被重新塑造出行習慣的消費者,以及4S店自身所存在的服務體驗問題,共同導致經銷商售后服務業務空間被壓縮。”姜忠軍認為,4S店有其無法回避的痛點,如流量不足,客戶流失導致資源過剩,投資回報率低;閑暇時間段和忙碌時間段饑飽不均,效率低下;廠家限制的各種條條框框,無法展開手腳和獨立維修廠競爭等。
倒閉聲起
與之相對應的,經銷商的利潤也在下滑。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在中國百強經銷商中,可對比的83家經銷商去年的毛利潤為624億元,同比下滑14.33%;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滑4.53%。而2013年,可對比百強經銷商集團的凈利潤同比增長64%。以龍頭企業龐大集團為例,其去年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幅度高達32.9%。去年年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曾表示僅有三成經銷商實現盈利。如今,態勢更加不妙。
“我們目前統計一個大概的數字,上半年預計90%的經銷商都處于虧損中,當然數字還沒有最終算出來,但盈利的經銷商數目出現大幅度降低。”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朱孔源指出,經銷商的困境才開始,而其預計未來全國范圍內或將有30%的經銷商倒閉。
這也許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從2013年起,經銷商退網事件便層出不窮。只不過,當時的退網者更多是單店、單品牌的小型經銷商。但從去年開始,同品牌多家經銷商聯合退網情況開始陸續出現。到了今年,退網潮更是蔓延到了不少頗具規模的大中型經銷商身上,包括不少合資品牌開始頻頻出現經銷商跑路、企業倒閉現象。
據一份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15年6月庫存預警指數為64.6%,比5月上升了7.3個百分點,處于警戒線水平以上。與此同時,經銷商當月經營狀況指數為33.3%,環比下降4.5個百分點。在調查中,表示經營狀況“好”的經銷商比例從5月的8.8%降至3.8%,而經營狀況“不好”的比例則從前1個月的43.2%升至47.2%。
經營用戶
值得欣慰的是,4S店當前仍是用戶選擇的核心渠道和售后服務的主戰場。與路邊店及新興O2O公司相比,值得信賴的維修質量、經驗豐富的服務團隊和高品質的服務設施依舊是授權經銷商的優勢。
盡管客戶在授權經銷商處花費的平均開支跌至4年新低,但售后服務的市場容量(包括售后服務和維修保養配件)呈現了上升趨勢。僅2014年,售后服務市場容量就增加了373億元。另外,2015年研究發現,更高質量的售后服務體驗顯著促進收入增長。
J.D.Power高級研究經理謝娟告訴記者:“提高售后服務質量不僅能夠促進額外的收入增長,而且可以提升客戶忠誠度。授權經銷商非常需要了解客戶的情感需求,提供客戶至上的高質量服務。這個策略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行業中格外有效。”
而極致的客戶體驗,將帶來更高的經銷商運營收入和品牌忠誠度。調查顯示,提供高滿意服務的經銷商吸引更多顧客入廠服務,每月維修臺次較低滿意經銷商高7%左右;同樣的,提供高滿意服務的經銷商獲得更高的售后運營收入,每年營收較低滿意經銷商高8%左右。這無疑給掙扎中的經銷商提供了方向。與其一味地經營產品本身,不如多花些心思想想如何“經營”消費者。正如姜忠軍所言,整合自身優勢,善待客戶。
與此同時,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積極變革,也同樣是授權經銷商們面對當下殘酷競爭環境的必然選擇。比如,借助自身的優勢,借助互聯網+中的一些做法,采用互聯網+的方式進一步改善4S店自身的服務,使服務更上一層樓,也許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