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柴靜的霧霾記錄片《穹頂之下》深深震撼了中國人的心靈,讓大家清晰的看到自己的生存的環境,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災難。一句這是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而對每個生活在霧霾中的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私人恩怨。
影片中清晰呈現了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機動車“貢獻”了多少霧霾,其中有多少是我們對用車的嚴重依賴造成的。同時商用車在排放上的公然造假,讓人感到震驚。車企的“良心”被曬在了大庭廣眾之下,和黑鋼廠的屋頂一樣,都是如此的骯臟。
記得兩年前,就有近百位來自河北及全國各地的車主代表,到國家質檢總局門口上訪。原因是他們買的卡車因為在排放和合格證上造假,買回后無法上牌、上路。記者采訪中,車企和經銷商的解釋同樣是,這些車原本是賣到國外的,是賣給他們在封閉的礦山作業用的……骯臟的利益鏈在各種理由的掩蓋下,讓這些被造假的高排放卡車至今還在中國各地歡快的馳騁。
一輛高排放卡車排出的顆粒物和有害氣體約相當于500輛家用轎車,那么一輛同樣油耗的高排放公交車呢?那些通過各種手段通過尾氣檢測的高排放私家車和出租車呢?誰來阻止這些車的污染呢?面對這些,只有一個霧霾的紀錄片顯得如此無力。
我不知道看過柴靜霧霾紀錄片的人會不會立刻放棄開車。一起看完視頻后,老婆問明天你還開車上班嗎?我的回答是開,理由是上班需要單程需要26公里,并且開的是國5排放的低油耗車,結果是為此差點大吵一架。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心理,我一人不開車不會換來藍天。正因我們對車的過于依賴,開車進入城市擁堵區的成本太低,對共同呼吸的空氣少了一份應有責任,不經意間置身于自己“生產”的霧霾之中。
每個用車人都是霧霾的制造者,即使你開的是特斯拉(中國約70%的電能來自燃煤發電)。一人開車堵在上下班的路上、開高油耗的車、為提高性能拆掉尾氣凈化裝置……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汽車生活,只要有錢,用車就可以無拘無束。
不過汽車不是洪水猛獸,它不僅為生活帶來便利,也推動著整個社會向前發展。完善法律法規并對高污染的車嚴格執法,科學的對道路和車輛進行管理,而不是只用一個限字來解決所有的矛盾。
中國的汽車社會有點怪。在世界大多數地方占主流的低油耗微型、小型車銷量不斷萎縮,電動車遭遇各種地方保護,普及過程缺少法規和使用環節上的政策的支持變得困難重重。車跑在一個國家卻喝著不同標準的油,全國最擁堵的地方是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城市內幾乎所有自行車道被汽車霸占,往返不到5公里的路程還有很多人選擇開車……一個缺少管理和秩序的汽車社會,卻讓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汽車產銷量最高的國家。關于中國的汽車社會,我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車尾排出的“毒”和“霾”。 (文/楊燦)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桂B2-20090044 |